凌学峰搜题
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试题
题目内容:

[判断题]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热门题目:
第1题: [判断题]发行人更换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应重新履行申报程序,并重新办理发行人申请文件的受理手续。()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掌握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变更中介机构的要求。

第2题:
[单选题]蒸发至透的猴头蘑,放入()保存。
A.清水
B.冷水
C.料物
D.澄清后的原汤中
参考答案:D


第3题:[单选题]【单选题】
( )又称为能力倾向测试或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针对特殊职业或职业群而设计的能力测试。
A. 特殊认知能力测试
B. 一般认知能力测试
C. 职业兴趣测试
D. 人格测试
参考答案:A


第4题:
[多选题]568、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 ),公安机关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所在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
A.对公共安全有威胁的
B.对他人的人身有威胁的
C.对本人有危险的
D.对他人的财产有威胁的
参考答案:ABCD


第5题: [单项选择]
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 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C

第6题:
[判断题]由于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为不可见光,所以可以用肉眼直接观看光口。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7题:
[判断题]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可能使反映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的保护误动。(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8题:
[单选题]设备双重名称即()。
A.电压等级和设备名称
B.设备名称和编号
C.电压等级和编号
D.线路名称和设备名称
参考答案:B


第9题:
[单选题]中国象棋,周朝时双方就各设5个兵卒。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中则有“斗象棋”的记载。至南北朝,因周武帝亲撰《象经》使象棋逐渐流行。唐时象棋很普及并传人日本,明清以后,棋坛名将辈出,棋谱大量刊行流传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围棋是以双方分别用黑色和白色的棋子围攻对方、以吃子多少定胜负。这段文字中,对中国象棋和围棋的解释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象棋最初就有5个兵卒
B.中国象棋到了南北朝就逐渐流行开来
C.围棋以双方围攻、吃子多少定胜负
D.中国象棋明清后传到世界很多国家
参考答案:A
由“周朝时双方就各设5个兵卒”可知,周朝时中国象棋一副有10个兵卒,但不能由此推出最初的中国象棋的兵卒数,所以A项是不正确的,当选。

第10题:
[填空题]《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和规范( )》中,35千伏10千伏接入项目,购售电合同与( )同步签署。
参考答案:修订版|调度协议


第11题:
[多选题]王奉与李海发生口角,王奉将李海打伤。刘山见状,上前劝架,王奉失手将劝架的刘山打中要 害,伤害致死。刘山死后,刘家发生财产继承。在本案中,属于行为的是( )
A.王奉对于李海的被伤害
B.王奉对于刘山的死亡
C.刘山的死亡对于刘家的财产继承
D.刘山的死亡对于李海的被伤害
参考答案:AB
在本题中,王奉的伤害行为对于李海被伤害、刘山的死亡而言,属于行为,并且为不合法 行为。因为其殴打行为是受意志支配的,并且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而刘山的死亡对于刘家 的财产继承而言,属于事件,因为刘山的死亡是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的,并引起了财产继承的法律 后果。D 选项刘山的死亡对李海的被伤害之间没有联系,是单独发生的两个事件。

第12题:
[判断题]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13题:
[多选题]规费指按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定施工企业必须缴纳的费用,规费包括(  )。
A.工程排污费
B.失业保险费
C.医疗保险费
D.企业公积金
E.养老保险费
参考答案:BCE
规费指按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定施工企业必须缴纳的费用。规费包含:①养老保险费,是指施工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②失业保险费,是指施工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③医疗保险费,是指施工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④工伤保险费,是指施工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工伤保险费。⑤住房公积金,是指施工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第14题:
[判断题]当沙暴天气伴有微量降水时,在雷达PPI 上回波特征为蜂窝状结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15题: [单项选择]
钻进盐膏层钻井液下列可选用的是()钻井液。
A. 饱和盐水
B. 钾盐聚合物
C. 低粘土高钙混油
D. 以上均可
参考答案:C

第16题:
[单选题]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容皿因( ). 撞击或强烈震动会增大容器的内压力,使容器破裂爆炸或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导致中毒或火灾事故。
A. 受热
B. 受冷
C.冷冻
D. 受潮
参考答案:A


第17题:
[单选题] 分行运营管理部每()都要对网点开展突击检查。
A.月
B.季度
C.半年
D.年
参考答案:B


第18题:
[单选题]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
A.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
C.不确定
参考答案:A


第19题: [单项选择]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是在年确立的()。
A. 1949
B. 1956
C. 1949—1956
D. 1978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在1949—1956年这一时期,我国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确立了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第20题: [单项选择]
架空屋面中架空隔热制品距山墙或女儿墙不得小于()
A. 200mm
B. 250mm
C. 300mm
D. 400mm
参考答案:B

第21题:
[多选题]党建共建方式包括:()。
A.制定共建计划
B.优化共建模式
C.扩大共建效应
参考答案:ABC


第22题:
[单选题]一切电话中断时,单线行车按书面联络法,双线行车按时间间隔法,列车进入区间的行车凭证均为()。J324
A.路票
B.绿色许可证
C.红色许可证
参考答案:C


第23题: [单项选择]
Financial derivatives also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limiting risks that individuals and firms face in the ordinary conduct of their business. This is an example of: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Financial derivatives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limiting risks that individuals and firms face in

第24题:
[简答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参考答案:(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上述定义是一个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放射性危害事 件,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种,突发事件根据发生过程、性质及机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故四种。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患者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比如,1988年,在S市发生的甲型肝炎暴发;2004年,QH鼠疫疫情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由于对病原方面认识不清,虽然知道这是一组同一症状的疾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流行途径等认识不清,这便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典型案例。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才逐步认识到其病原体是由冠状病毒的一种变种所引起。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如2002年9月14日,NJ市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造成395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死亡42人。2002年初,BD市发生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 新发传染性疾病,狭义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广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发生的、新变异的或新传入的传染病。世界上新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中,有半数左右已经在我国出现,新出现的肠道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危险十分严重,处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是指在实施疾病预防措施时,出现免疫接种人群或预防性服药人群的异常反应。这类反应原因较为复杂,可以是心因性的、也可以是其他异常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2004年4月,发生在CQ市某企业的氯气储气罐泄漏事件,造成7人死亡,15万人疏散的严重后果。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如1992年,SX省钴一60放射源丢失,不仅造成3人死亡,数人住院治疗,还造成了百余人受到过量辐射的惨痛结局。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目的,通过实际使用或威胁使用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或生物战剂,或通过袭击或威胁袭击化工(核)设施(包括化工厂、核设施、化学品仓库、实验室、运输槽车等)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或致病性微生物释放,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公众心理恐慌,从而破坏国家和谐安定,妨碍经济发展的事件。如1995年,发生在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5510人中毒,12人死亡。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除了发生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外,它的形成常需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较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也很难预测。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4.多元属性、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也呈多元化特点。。 另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有群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意外性、频发性和国际性等特点。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分级原则是危害第一、区域第二、行政区划第三。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1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要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1.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患者或疑似患者。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疾感染病例。 (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患者、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 4.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5.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6.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7.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8.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9.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10.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1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与健康相关事件、危险因素的信息资料,包括突发的、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信息资料进行核对后,分析疾病和健康相关事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布及动态变化,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提供者,以及其他一切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应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病媒生物监测、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卫生事件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信息来源包括卫生系统内和卫生系统外的信息。 1.卫生系统内的信息 (1)各类疾病与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目前,我国的监测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疾病监测,一类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通过这些常规的监测活动,了解已知疾病、不明原因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时间、空间聚集性,一旦发现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时,立即做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并提出预警的建议。两类信息应密切结合,综合监测与分析。 (2)行政部门领导指示与部门之间信息交流。 2.外部信息 (1)社会举报:这类信息需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门的监测机构对报告事件进行识别,确认后再进行正式报告。 (2)媒体报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必须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门监测机构对报告事件进行识别,确认后再进行正式报告。 (3)国际通报:这类信息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或决策进行处理。 各种监测信息,经专业部门核实、甄别、确认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及时采取措施。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就是以监测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条件、采取综合评估手段、建立信息交换和发布机制,及时发现事件的苗头,发布预警,快速做出反应,达到控制事件蔓延的目的。 1.制定监测信息的早期预警指标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低级别的预警线指标。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影响区域范围、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等因素,应设定分级预警指标。 2.早期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各级应通过对疾病及健康相关事件的历史数据的分析,进一步验证预警指标的敏感性。预警指标敏感性过低,将起不到早期预警目的;预警指标敏感性过高,会使应急响应过度;预警频繁,会产生预警疲劳,降低预警的响应性。适宜预警指标的设定,需要通过实践、评价、验证、再修订、再实践、再评价、再验证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达到建立科学预警的目的。 3.实时预警系统的实现及时收集准确的事件及相关因素监测信息、分析信息、并报告分析结果,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先兆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依据。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方法和时限 1.报告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的进程,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和事件分类信息两部分。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分别填写基本信息报表和相应类别的事件分类信息报表。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等。 首次报告尚未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可能存在隐患的事件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波及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及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分布)、危害程度、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初次报告要求快,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可以简单,应在获取信息最短时间内完成,目的是尽快使上级部门了解发生的事件,争取现场调查控制的时间。县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做好记录,进行核实,立即启用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报告。 进程报告要求新,报告次数不限,但是重大及特别重大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附件信息必不可少,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映疫情的动态。 结案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它的报告要求是全,基本信息、详细信息、附件信息要求全面。结案总结报告应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上报。 2.报告方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上直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同时,按照相关规定通过电话或传真、报告卡等方式逐级报告。县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事件报告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事件的性质,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件的进展态势。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管理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管理,是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有效运行的主要手段,也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提高处置速度和效能的保证。 1.组织机构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的管理应遵循"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的原则。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与管理的归口单位,具体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日常监测工作。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设置专门的报告、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咨询和监督,并指定专门的部门或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2.监测信息的收集、报告县及县以上各级信息归口部门接到监测信息报告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收集公众、单位及新闻媒体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各类监测机构在常规的监测活动中,收集和分析已知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异常情况或聚集性情况,如发现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时,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报告。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1)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卫生行政部门;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 (2)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4.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各级信息归口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结果应以定期简报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向上级信息归口部门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较大级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随时进行专题分析,并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一级信息归口部门,同时反馈到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信息归口部门,必要时,应通报周边地区的相关部门和机构。


第25题: [单项选择]
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是为了()
A. 避免损伤空腔脏器
B. 防止或减少污染
C. 防止水分蒸发过多
D. 防止术后胃扩张
E. 防止术后腹胀
参考答案:B

第26题:
[多选题]含可水解鞣质而具肝毒的中药是
A.诃子
B.黄药子
C.五倍子
D.石榴皮
E.白附子
参考答案:ACD
鞣质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一般分为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研究表明,缩合鞣质的毒性较低,对肝脏无毒或只有轻度损害,而可水解鞣质的毒性较高,是直接肝脏毒,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肝小叶中央坏死、脂肪肝、肝硬化。包括五倍子、石榴皮、诃子等,其中五倍子中含有大量可水解鞣质,进入机体后几乎全部被分解成倍酸与焦酸,极大量时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故答案为ACD。

第27题:
[判断题](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8题:
[单选题]常温中间产品定义
A.配料到灌装前的产品
B.配料到杀菌前的产品
C.配料到包装前的产品
D.配料到配料结束的产品
参考答案:C


第29题:
[简答题]什么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并分别举现场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答: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举例:触电事故,电路本身带电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电路绝缘破损或老化,使绝缘功能失效属于第二类危险源
参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第30题: [多项选择]
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有( )。
A. 实收资本
B. 盈余公积
C.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D. 库存股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解析]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主要内容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故ABD选项正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属于损益类科目。

第31题: [单项选择]
汽轮机扣大盖工作必须进行()级验收。
A. 厂级
B. 车间
C. 班组
参考答案:A

第32题:
[多选题]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
A.人道原则
B.快速原则
C.有序原则
D.自救原则
参考答案:ABCD


第33题:
[判断题]生产经营单位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事故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中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 合同”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34题:
[单选题]期货市场客户统一开户系统由( )建立和维护。
A.A:中国证监会
B.B:期货交易所
C.C:期货公司
D.D: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
参考答案:D
监控中心应当建立和维护期货市场客户统一开户系统,对期货公司提交的客户资料进行复核,并将通过复核的客户资料转发给相关期货交易所。

第35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脚手架工程的规定正确的是( )。
A.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整体提升脚手架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本单位的架子工完成
B.安装、拆卸整体提升脚手架等自升式架设设施,不需要编制拆装方案
C.整体提升脚手架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验收手续并签字
D.脚手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分部分项工程,各类作业人员都很熟悉其搭设与拆除的方法,其作业人员不需要特种作业培训
参考答案:C


第36题: [单项选择]
我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正处于发展时期,网游产品市场______,形形色色的游戏内玩家______。其中不乏商家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甚至政策和道德底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同小异 目不暇接
B. 琳琅满目 大开眼界
C. 鱼龙混杂 无所适从
D. 良莠不齐 眼花缭乱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解析] A项“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形容网游产品市场不恰当,排除。C项“鱼龙混杂”和D项“良莠不齐”都可表现处于发展时

第37题: [判断题]
佛主当初成道的姿势是盘腿成跏跌坐,右手放在右脚上,名为“定印”,即禅定,左手伸直下垂,名为“触地印”。( )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定印又称禅定印,是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触地印即“以地为证的印”,这是佛陀成道时所结的印相,能降伏一切诸魔,又称为“降魔印”,跏趺坐姿,右手下垂于膝前,掌心向内。因此题干

第38题:
[单选题]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 CO2+H2O+ATP
B. 乳酸
C. 丙酮酸
D.乙酰CoA
E. 柠檬酸
参考答案:A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推荐91天
¥36.8
查看2400次答案
31天
¥20.8
查看1000次答案
365天
¥88.8
查看3600次答案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凌学峰搜题官网:https://www.cslxf.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